Content

第一章 商标法概述

          商标法概述
 
       在遇到包括商标侵权认定在内的商标法律问题时,我们需要回到诸如商标权的目的、功能和价值之类的起点和本源,探寻商标权的基本价值取向,以此作为最根本的衡量标准。
   
        一、商标法律制度的沿革
       商标法律制度发轫于西方发达国家,我国的商标法律制度产生于20世纪初。
       一)国外商标法律制度的产生和发展
       1、19世纪初期商标单行法规出现
       19世纪以后,商标作为一种私有财产得到法律的保护。西方工业发达国家先后制定了专门法律以保护商标所有人的利益。
       1803年法国的《关于工厂、制造厂和作坊的法律》是最早保护商标的单行成为法规。
       1804年的《拿破仑法典》开创近代商标制度,首次肯定了商标作为无形财产与有形财产一样受法律保护。
       1857年,法国制定了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成为商标法,确立了商标的注册制度。
       2、19世纪中后期商标法律制度有了进一步发展
      19世纪中后期,商标法律制度已经有了巨大发展,这一时期商标保护的特定为:注册使用与不注册使用均可获得商标专用权。
      3、19世纪晚期以来商标的保护呈现国际化趋势
    《巴黎公约》将商标作为工业产权的保护对象,将其纳入多边国际公约的保护范围,这标志着商标制度开始进入现代阶段。商标制度的发展进入一个新时期。 这一时期商标保护的特点为:商标保护的国际化;注册方可取得商标的专用权;注册使用与不注册使用并行。
       二)我国商标制度的产生和发展
       由于我国长期处于封建社会中,商品经济不发达,商标未能被广泛使用,国家的商标立法也出现较晚。
       1、旧中国的商标立法
       旧中国的商标立法分为4个时期:
      (1)封建社会时期
       明朝以后商品生产和交换有了进一步发展,商标的争议和纠纷案件也开始出现。逐渐有了防止商标混淆的规定。
      (2)清朝的商标法令
       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,方开始正式使用“商标”一词。当时,西方国家的商品纷纷涌入中国,为保护外国人的商标,防止假冒,各帝国主义列强纷纷要求制定商标法以保护其商标专用权。
      (3)北洋政府时期的商标立法
       1923年,北洋政府颁布了《商标法》及《商标法实施细则》。
     (4)国民党政府时期的商标立法
       1930年,国民党政府颁布了《商标法》及《商标法实施细则》。
       2、新中国的商标制度
     (1)1950年的《商标注册暂行条例》
     (2)1963年的《商标管理条例》
     (3)1982年的《商标法》
 
       二、商标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
       一)概念
       商标法是指调整商标的构成、注册、使用、管理和保护等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定的总称。
       商标法的核心内容是保护商标专用权,围绕着商标权,规定了商标的构成、商标的申请注册、商标权的取得及利用、商标权的转让和使用许可、注册商标争议的裁定、商标使用的管理等内容。
        二)商标法的调整对象
       商标法所调整的对象是指因商标的注册、使用、管理和保护商标权而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,具体内容包括:
       1、商标管理关系
       2、商标使用关系
       3、商标管理机关内部的关系:国家局与地方局在商标管理中发生的关系。
       4、商标保护关系
 
       三、商标法的基本原则和作用
       一)我国《商标法》的基本原则
      具体而言,《商标法》的基本原则包括:
      1、保护商标专用权与维护消费者权益相结合的原则
      2、注册取得商标专用权的原则
      3、商标的申请在先原则
      4、商标注册的审查原则
      5、商标使用的自愿注册原则
      6、实行统一注册、分级管理原则
      二)商标法的作用
      我国《商标法》对于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序发展,保护商标权人和消费者的合法利益,制止不正当竞争等起着重要的作用,具体表现在:
      1、保护商标专用权
      2、维护商标信誉
      3、保障消费者利益
      4、加强商标的关联
 

发表评论
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,严禁发布色情、暴力、反动的言论。
评价:
用户名: 验证码:点击我更换图片